“通過對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巡察全覆蓋,發現集體‘三資’領域違紀違法案件呈現向村屬企業轉移趨勢。”日前,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巡察辦負責同志在談及第六輪巡察發現的有關問題時說到。 此前,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第一巡察組對69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75家村屬企業開展巡察。巡察發現,由于制度落實不嚴、監管不夠有力,村屬企業在財務管理、資產保值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較為突出。巡察組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進一步壓實被巡察單位整改責任。去年以來,巡察共發現涉村屬企業“三資”管理問題134個。 為進一步強化巡察成果運用,加強村屬企業“三資”監管,該區積極探索數智監督改革,紀檢監察工委聯合農業農村部門打造“威海經開區村屬企業數字化監管監督平臺”,設置資金支付審簽、產權交易、財務管理三大應用模塊,以及AI預警監督模塊,并配套設立村屬企業產權交易網,形成了“全流程數字監管+全過程智慧監督”新模式,著力運用數字化手段破解集體“三資”監管難題。 為從源頭上加強資金管理,該區農業農村部門按照“一企一戶”的原則,設立“銀企直聯”監管賬戶,全部納入數字化監管監督平臺管理,每一筆支出通過逐級移動審批、網上支付,實現全程留痕,可追溯、可倒查。截至目前,已線上審批資金支出事項838個。 在AI預警監督模塊內,圍繞“大額資金支出、敏感費用支出、村干部違規領取補貼或者重復領取工資報酬、合同逾期及長期發包”等問題,建立4類預警模型,通過大數據抓取、關鍵字檢索、提取支付信息和收款人比對等方式,自動推送異常信息。截至目前,平臺已發出預警619個,切實提升了監督質效。 同時,該區紀檢監察工委堅持標本兼治、系統施治,在全面推動整改的基礎上,督促農業農村部門深刻剖析問題深層次根源,進一步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先后出臺《村屬企業監管負面清單》《關于進一步規范村屬企業管理的辦法》等4項制度規定,切實形成維護群眾利益長效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