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鐘丨權錢交易后的“反噬旋渦” |
喻德軍,男,漢族,1974年9月生,四川鹽源人,1996年9月參加工作,200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涼山州鹽源縣沃底鄉副鄉長,梅子坪鄉黨委書記,鹽源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木里縣國土資源局黨組副書記、局長,會東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普格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等職務。
2024年2月,喻德軍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普格縣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所謂的江湖兄弟,就是看中了我手上的權力,想利用我的職權為他們服務。一旦東窗事發或不能滿足他們的利益需求,就會把我出賣得干干凈凈。” 2024年7月,拿到法院判決書的喻德軍懊悔不已。
嘴上兄弟情誼 心里全是“交易”
喻德軍工作之初,在組織的精心培養和自身的勤奮努力下,從邊遠山區一名普通干部,一步步成長為副鄉長、鄉黨委書記、縣級部門副職,很快又先后在三個縣擔任自然資源(國土資源)部門“一把手”。
喻德軍任“一把手”后,懷著各種目的接近他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不乏同學、朋友、親戚、老鄉等,他們千方百計想和他搭上線,建立所謂私人感情,從而在項目中分一杯羹。一開始,喻德軍還能保持警惕,但自從去普格縣工作后,他自感仕途已到了天花板,心里開始滋生出與其任勞任怨埋頭苦干,不如想辦法為自己和家庭謀點福利的錯誤思想,于是,他不再拒絕一些別有用心者的刻意“拉攏”。
“這位老鄉很有實力,希望你今后多多照顧。”2022年3月初,在一次飯局上,經旁人介紹,喻德軍認識了老鄉劉某。通過短暫接觸,喻德軍覺得劉某性格豪爽,為人處事很“上道”,于是與對方留了聯系方式。
“酒桌”“飯局”常常是“圍獵”干部、權力尋租、營造圈子的“劇場”。兩人相識當月,劉某趁熱打鐵在某高級酒店宴請喻德軍及其家人,此后又通過多種方式,頻頻款待喻德軍。在一次次宴請后,喻德軍逐漸把劉某當成了信得過的“好兄弟”,而劉某也“順桿而上”,稱喻德軍是比親哥還親的“好大哥”。
除了宴請,劉某每次拜訪喻德軍時,還會貼心地捎上蟲草、天麻、名貴煙酒等貴重禮品。經過一段時間考察后,喻德軍決定給劉某一個機會。2022年4月,他授意下屬將普格縣螺髻山鎮某項目安排給劉某的公司,并在家中收下了劉某送上的好處費6萬余元。
“閘門”一旦被打開,欲望的“洪水”就會一瀉千里。此后,劉某多次披著“情義”的面紗,想方設法迎合喻德軍,以“禮尚往來”的名義包裝行賄行為。2022年5月,喻德軍在某酒店附近收下劉某送的10萬元。同年6月,劉某又從其合伙人處借來10萬元送到喻德軍住處。喻德軍欣然笑納后,將普格縣普基鎮、五道箐鎮和花山鎮三個項目安排給了劉某的公司。
在結識劉某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喻德軍利用職務便利和影響力,在工程項目、人事錄用等方面,為劉某提供幫助,收受好處費共計36萬余元。
自以為“兄弟”可靠 最終卻“引火燒身”
在與劉某推杯換盞、稱兄道弟之時,喻德軍不曾想到,拜這位“好兄弟”所賜,他就此卷入一個巨大的“旋渦”并難以自拔。
原來,劉某由于資金有限,在項目施工期間,找了阿某某、伙某某等多個合作伙伴,并先后以各種理由從阿某某、伙某某處拿走近90萬元。不久后,劉某因公司資金鏈斷裂外出躲債,失去了聯系。
在多次找尋劉某無果后,無計可施的阿某某、伙某某便把矛頭指向了劉某的“好大哥”喻德軍。他們找到喻德軍,說劉某送給喻德軍的10萬元是自己提供的,并且手里有喻德軍違紀違法的證據,提出“劉某騙了我們104萬,現在他跑了,你是他大哥,必須替他把這104萬還給我們”。
面對劉某留下的爛攤子,昔日“兄弟情誼”有多深厚,現在喻德軍就有多悔恨。萬般無奈之下,喻德軍利用職權將普格縣某抗滑樁項目安排給阿某某,以期封住阿某某等人之口。
然而沒過多久,伙某某又找到喻德軍,“劉某打著你的旗號把錢騙走了,他說錢全部送給你了。現在要么賠償損失,要么我去紀委告你。”為了挽回被動局面,2024年1月,喻德軍提出先支付伙某某20萬元,剩下的在兩個月內找到劉某后,讓劉某退還,但提議遭到拒絕。喻德軍惶惶不可終日,卻又無計可施,在苦苦煎熬了一個月后,最終等來了普格縣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2024年3月,喻德軍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同年7月,因犯受賄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0萬元。
交友不慎,必遭反噬。喻德軍與商人老板親清不分,把“江湖義氣”“哥們義氣”帶到工作中,對待不懷好意的“兄弟”,只講“義氣”而不設底線,最終被昔日“兄弟”拿捏,陷入了困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守住交往關,交往必須有原則、有規矩。”黨員干部只有堅定理想信念、錘煉品德、增強本領,打造干凈清爽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才能不為金錢所誘惑,交出不負黨和人民的合格答卷。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